- · 《试题与研究》刊物宗旨[05/28]
- · 《试题与研究》征稿要求[05/28]
- · 《试题与研究》投稿方式[05/28]
- · 《试题与研究》收稿方向[05/28]
基教专家点评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生活情境联系学生生活。例如,综合题第20题创设了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调研的情境,通过呈现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
生活情境联系学生生活。例如,综合题第20题创设了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调研的情境,通过呈现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调动学生自身关于“双奥”的体验和经历,拉进试题与考生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从多个方面、系统思考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展现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水平。
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中设计更为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真实、复杂的地理问题,摆脱答题模板对学生的影响,减少教师对学生思维的过度牵引。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汇报、撰写论文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并使用结构化的评价方案,判断学生思维结构所属的无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等思维发展状态,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
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例如:选择题第1题,比较“冬至”这一天两地的昼长时间;选择题第14题,判断苏里南与中国广东省迎来“中国农历新年”的早晚等。
综上所述,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注重创新。试题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归地理教材,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呈现真实、鲜活的情境,突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运用丰富、新颖的图像,考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创新问题设计,体现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试题既体现了选拔功能,又彰显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地理试题的主要特色
(二)优化课堂教学,体验问题解决过程
(四)设计开放问题,开展思维结构评价
回归教材,关注多个版本教材,将教材内容与时代性强的社会话题、学生熟悉或身边的真实案例整合,创设能够贯穿整节课乃至整个单元的学习情境。对于每个单元、每个课时,要厘清核心问题线索,借助问题对于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将知识体系问题化,遵循学生的认知逻辑开展教学。合理设计、有序推进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合理运用地理工具,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培养学生“基于情境、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地理思维过程。
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鼓励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户外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经历相对完整、规范的实践过程。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时,要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与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地理实践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表现性评价。
(三)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付立梅 教 师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命题依据,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高考改革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是北京考生使用新教材和落实“双减”政策的首考之年,地理试题实现了平稳过渡,体现了较好的连续性。试题密切结合北京市地理教学实际,科学设置试题难度,稳中求新,体现首都特色。试题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选拔和育人功能,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学术情境展现学科魅力。例如,选择题第4题创设了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变化的情境,展现了漫长地质历史中生物多样性、地表温度、物种大灭绝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综合题第17题创设了毛里求斯岛的情境,学生根据地图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综合分析毛里求斯的半球位置、相对于气旋中心的位置、地形特征分析在强热带气旋影响下的主导风向和降水状况,展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水平。
试题考查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观。例如:选择题第1-3题通过“智慧粮库管理系统”考查粮食安全;选择题第6、7题通过“中国某科考船赴西北太平洋进行深海科学与资源考察”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综合题第18题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考查生态安全等。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2/0611/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