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题与研究》刊物宗旨[05/28]
- · 《试题与研究》征稿要求[05/28]
- · 《试题与研究》投稿方式[05/28]
- · 《试题与研究》收稿方向[05/28]
网络用语的渗透,体现在小学生的试卷上(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而最年轻、最具学习能力的学生们则成了最热情参与的群体,他们重复着这些语言的空壳,作业本上的热词换了一批又一批。 学生们会比成年人更常使用
而最年轻、最具学习能力的学生们则成了最热情参与的群体,他们重复着这些语言的空壳,作业本上的热词换了一批又一批。
学生们会比成年人更常使用“栓Q”,更爱在生活中使用各种互联网热梗,正如当年的90后执着于火星语。
几乎每个人都在上学期间做过同样的事:在面对写不出答案的考题时,拿出自己最后的底牌——“胡写”。
这种网络用语在学生群体间的爆炸式流行,如今时常被更年长的成年人诟病。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老师们的交流求助也逐渐开始聚焦于“怎么引导学生正确用语。”
“厉害”的同义词是“666”。
胡写是纯粹的碰运气行为。在面对无法处理的难题时,学生们会下意识填上自己认为最可靠,乃至最顺口的答案,尽管它实际上与正答差上十万八千里。
类似的“奥利给”狂躁成瘾型学生,在2020年左右最为常见。这一网络用语诞生于2016年,并于2020年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选为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
根据当下各大网络平台的流行趋势,学生们开始熟练在卷面上应用起了这些热梗。
他们中有的人实现了单车变摩托,有的人却因留下过于离谱的答案,成为了千古笑料。
类似的“小学生离谱答案”,一直以来是互联网上的热点之一。孩子们的种种“急中生智”,总能让人们回忆起自己曾在考场上绞尽脑汁的过往时光。
时至今日,“太懂网络”的学生总能给老师造成意想不到的刺激。
一是因为“舔”字实在不好组词,二是因为“舔狗”一词过于深入人心。在互联网词语无孔不入的当下,一些词语早就刻在了网民的DNA里,对学生来说自然也不例外。
在豆瓣上,就有个名为“那些年我改过的卷子”的小组。在该小组内,作为组员的老师们会不时贴出自己批改到的奇葩卷面与作业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人研究报告 (ID:diqiuren005),作者:你的外星小姨子
在面对解不出的难题,或是不充足的作答时间时,当下的学生们仍然会选择胡写乱写。但在他们的这些随性作答中,诸如“666”等网络口头语开始不再罕见。
一
在全民上网的时代,网络用语的这种普及与渗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人们把事件、现象浓缩进结构无线简化的网络语句中,在传播、互相模仿的过程中寻求宣泄与共鸣。
他们较为一致地表示,自己班上的孩子因受短视频平台影响,总是“跟风玩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p>
二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2/0907/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