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2022毕业季,求职“考题”如何解(2)

来源:试题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4 04: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弥合“断点”需校企助力 树立积极、主动、努力、理性的求职理念,尽量按照个人兴趣选择所学专业,并寻找与专业匹配的职业。兴趣、专业、职业三者

弥合“断点”需校企助力

树立积极、主动、努力、理性的求职理念,尽量按照个人兴趣选择所学专业,并寻找与专业匹配的职业。兴趣、专业、职业三者统一的工作能提高就业满意度。

据北京大学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在34项学生能力增值评价指标中,财经素养、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国际视野等市场需求大的指标得分最低,高等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错位。

树立劳动力市场层次和差异意识。全国劳动力市场、城市劳动力市场、行业劳动力市场对学历、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及时规划个人职业期望的地区、行业、单位、岗位等,向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寻求帮助,在校期间有意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个人能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 赖德胜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 邓晖 陈之殷 苏雁 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梦玲)

曾湘泉:结合相关调研数据可知,“双一流”院校签约率明显高于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签约率差异与学生整体素质、能力有关,也与专业设置比例有关。

岳昌君:从招聘需求来看,仍存在现实挑战:经济下行导致就业需求增长乏力,北上广深等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城市受疫情影响较大,尤其是上海在“春招”高峰的四月遭到疫情侵袭。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作为毕业生求职的集中地区,也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

“双一流”院校的理工科学生占比明显高于普通院校;普通院校经管类毕业生占比偏高。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这些产业正是吸纳理工类人才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专业就业。而企业对经管类相关职位通常有工作经验要求,导致经管类毕业生签约率较低。我们关于招聘的大数据调研表明,当前市场需求最多的是技工和普工等,而求职人数最多的则是行政、人事和文秘等。

赖德胜:这种现象是典型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一方面,部分劳动者因知识技能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变化,求职就业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一些行业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普工、技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可见,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并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但并非所有的求职者都能胜任。

我国劳动力市场规模全球第一,市场主体1.5亿多户,应届高校毕业生1000多万人,供需双方面对海量信息,甄别和选择难度大,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不高。

“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具体来说,部分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等与市场需求不够匹配,毕业生出口不畅。用人单位招不到需要的人,比如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倍以上,高技能人才甚至达到2倍以上。同时,有些单位以文凭、学历取人而不是以实际能力取人,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抬高了录用门槛。从求职者来看,既表现在自身专业、技能等存在短板,又往往因为不够科学的就业预期限制了工作选择范围,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

高校要实施在校生“知识地图”和“能力清单”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阶段,紧贴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变重概念、轻实践现状,构建包括硬能力和软能力在内的人才培养“知识地图”和“能力清单”。针对目前产业升级、就业结构调整等实际情况,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开展“数字素养”等综合能力培养的支持力度。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岳昌君

访谈嘉宾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 邓晖 陈之殷

曾湘泉:建议政府启动实施“一加一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一加”即在现有100万(对象为失业人员)基础上,再扩大100万(对象为在校生)“见习计划”规模,优先向招工难的用人单位倾斜,并开展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一减”是指对于培养门槛低、就业率或匹配度差的专业,采取限期整改、合并或停办等措施,压缩招生规模,减少财政资金支持。

当然,也要看到积极因素。从供给角度看,过去十年来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超过4000万,就业市场总体压力趋势性下降;数字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会创造出大量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养老、家政等服务业岗位需求潜力巨大……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记者:上述变化,以及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症结,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能力结构提出了何种要求?求职者该如何调整适应,学校与企业应当怎样提供支撑与帮助?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2/0524/2064.html



上一篇:冯飞参加“政企面对面、服务心贴心”早餐会
下一篇:代表在基层丨泰安一中石菁23年如一日,把青春热

试题与研究投稿 |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试题与研究版面费 | 试题与研究论文发表 | 试题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试题与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