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钱学森96分试卷走红,字迹堪称“印刷体”,远胜

来源:试题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30 1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传统汉字的传统艺术,在近代之前其实还是比较盛行的,基本上读过书的都能写得一手漂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传统汉字的传统艺术,在近代之前其实还是比较盛行的,基本上读过书的都能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尤其是官员们,看一些古代官员流传下来的手稿就能看出,他们的字工整是必备的。 不说深入学习书法的,单是普通的官员,一手字恐怕都要比现代的许多人甚至是书法大家都要写得好。只是相当于书法,人们更关注的是他们在官场或者生活中的所为,就好比说李鸿章。世人皆知他这位名臣经历了近代一系列的大事件,但其实他的书法功底可是非凡啊,称得上是一位素养颇高的晚清书法家。

而钱学森先生同样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是中国航天之父,是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是他抛弃美国的高薪优待,毅然回国,令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推进了20年。在为新中国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中,钱学森无疑是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但鲜为人知的是,钱老也写得一手的好字,只是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磨练。 在钱学森大学期间,当时的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求学,在理科方面颇有天分的他,对书法也兴趣颇浓,在闲余时间总会练练书法,别人练书法讲求赏心悦目,钱学森练书法有强迫症,他对每个字体都要求极高,不求和印刷字体一模一样,但也要做到一笔一划近乎完美。 在一次力学考试时,钱学森拿到了100分的好成绩,对于学生来说,100分乃是成绩的最高认可,钱学森在拿到试卷时突然笑容凝固。原来,他发现自己不应该得100分而是,应该得96分,这是为何?

在一次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由于粗心,将NS写成了N,少了一个S,这种小小的错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连阅卷老师都没察觉。正常情况下,很多孩子会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选择视而不见,但钱学森是这些普通学生的一股清流。 因为他不仅没有置若罔闻,反而拿着试卷去找老师,请老师减分,按照扣分选项,这道题应该被扣除4分,得96分。从100分到96分,钱学森反而不怒反笑,这个结果才是他的最终追求,在场的老师默默叹服:果然是一丝不苟的钱学森。 也因钱学森的这种严谨范,使得所在学校老师异常震撼:学生都如此“较真”,老师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钱学森看来,少写的那个S不是简单的字母,而是一个科研结果的心血,在求学科研的路上,任何一个细节都尤为关键、不容小觑。 交通大学为了鼓励学子严谨求学,便将他的这份试卷保留至今,这张泛黄的试卷也成为了交通大学的“校级珍宝”。在钱学森声名远扬后,这张试卷身价更是飙升,简单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就能看出钱学森蕴含的潜在未来。 除了令人叹服的“求减分”学习态度外,试卷的收藏价值还有钱学森的考试字迹,这份试卷一经曝光,就引发网友不约而同地惊呼,优秀的人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张试卷的答题字迹堪称印刷版本。

考试内容是晦涩深奥的力学,答题大多需要英语公式,新中国成立前,很少有人可以在英语书写方面有着过人造诣,钱学森的字迹加英文书写堪称模范。他笔下诞生的每一个字母都极具美感,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能够在无字帖的情况下妙笔生花,很多书法家都自愧不如。 可以说,钱学森的试卷不只是一张试卷,这张试卷还包含着钱学森的人生运行大道哲理:不卑不亢、从容淡定、是非分明,这也为他后来排除千难万险坚决回国做了铺垫。回顾一下钱学森的前半生你就会知道:试卷是他人生的一个缩影,不会因“100分”的诱惑就不分是非。 1929年,18岁的钱学森凭借优异成绩考进了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部。 1934年,23岁的钱学森从国立大学顺利毕业后面临着就业或者深造的选择,他并没有安于现状,此时的他非常渴望学习,也希望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回报祖国。 1934年6月,钱学森考到了清华大学,成为了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的一员。民国时期人才层出不穷,钱学森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队伍中脱颖而出,可见他的才学能力。

文章来源:《试题与研究》 网址: http://www.styyjzz.cn/zonghexinwen/2022/0130/2018.html



上一篇:钱学森96分试卷走红,字迹如同印刷体,名不虚传
下一篇:此人状元及第,给后代留下一张试卷,数百年后

试题与研究投稿 | 试题与研究编辑部| 试题与研究版面费 | 试题与研究论文发表 | 试题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试题与研究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